公务员考试,大多要?5岁以下;企业优化人力结构,优先淘?5岁以上员工…?5岁已成为一道坎
春节过后?a href="/keywords/6/d/62db8058/1.html" title="招聘" target="_blank">招聘就业市场暖流涌动。记者线下、线上探访各类招聘活动,发现不少企业招聘都要求“年龄限35岁以下”,有的甚至提出“员?0化”?/p>
进一步调查发现,当下很多用人单位仍然热衷于收割“青春红利”,靠青壮年人力资源参与同质化、低水平市场经营竞争。这种状况,导致?5?”与?0岁?0岁阶段”人群一道成为“就业困难人群”,面临失业、家庭收入下滑等困境?/p>
受访专家认为,我国“人口红利”正在逐渐消退,?5岁失业”叠加“中年危机”,容易加剧职场“打工人”的担忧和焦虑,不仅构成就业“年龄歧视”,更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、挥霍。建议通过各种措施引导“人尽其才”“人尽其用”,守护就业这个“最大的民生”?/p>
2?8日,在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,求职者在招聘活动现场寻找合适岗位。记者陈泽国 ?/span>
——破除就业“中年歧视”。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朱丽亚认为,随着近年来出生率的逐步降低、市场劳动力供给的减少,用工难情况在低质量就业岗位开始凸显,并呈现慢慢向高质量就业岗位蔓延的趋势。在未来一段时间,用工难、用工荒将进一步加剧,因此破除“年龄歧视”“中年歧视”,重构劳动力市场,提高劳动参与率,大力开发中老年人力资源,倡导“人尽其才”应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就业、招聘、用人导向?/p>
——立法制度保障。多位专家建议,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背景下,为了让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,有必要对目前大行其道的就业年龄歧视做出禁止性的规定。事实上,很多国家都有反年龄就业歧视立法,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对40岁以上任何年龄段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,同时允许了一些特殊场合的年龄限制?/p>
——加大市场培育力度?5岁并不意味着职业创造力的终结,反而是经验能力充分沉淀的成熟时期,各行各业应更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,充分认识和利用中高龄员工的特点和优势,打造适合各年龄层融合发展的企业文化,营造友好的“人才流转”就业市场氛围?/p>
——为中高龄就业者“赋能”。朱丽亚认为,?5?’群体就业的最大压力不在于找不到工作,而在于找不到符合期待值的工作,陷入“高不成来低不就”的困境。对此,政府应加强引导培训,赋予中高龄求职者更多技能,拓宽其再就业、创业之路。中高龄求职者也更应保持终身学习、积极更新观念技能,凭扎实的工作能力立于职场“不败之地”。(记?谢樱 苏晓洲)